7月13日,在长三角城市群庆祝中国成立102周年座谈会暨枢纽党建超链大会上,上海市闵行区,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太仓市、相城区、苏州工业园区、南通市,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南湖区、海盐县、海宁市、衢州市,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等15个市、区、县建立长三角城市群党建共同体,携手贯通“枢纽党建·城市连廊”,发布“枢纽党建·超链密码”,形成“枢纽共识”。
“枢纽党建·超链密码”是这次大会发布的一项重磅内容。15个城市共推出涵盖红色资源、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高质量发展等领域70项共享资源,包括新时代上海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创新实践基地、苏州乡村振兴学堂、南通“江海潮·会客厅”、衢州“柚香谷”共富工坊、芜湖农村党建馆都在其中。
15城共同“编译”超链密码,在推进党的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层次地融合上,长三角城市群迈出了实质性一步。比如,嘉兴南湖党课馆,建设集教学直播、学员评价、课堂感知于一体的数字党课教学实验室;苏州太仓市党性教育“心源馆”,相继推出“掌上讲习所”“党性点点通”等实践项目;芜湖党的组织生活教育馆,引入喜马拉雅有声图书馆打造组织生活体验场景……这些资源开放共享共用,将构建出长三角各领域、多渠道交流学习平台。
长三角城市群在枢纽党建链条上愈发紧密,“枢纽党建·超链密码”“长三角智库”中邀请的75名专家教授,不仅有“两院”院士,还有各领域的专家教授,将成为推动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智囊团”。此外,15城市组织部门签署备忘录,形成紧密的长三角城市群党建共同体,创新发展同奋进,协同共治齐发力,开放共享聚人心,增进民生福祉。
澎湃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枢纽党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衍生的效益逐渐显现。比如成立“长三角人工智能党建联盟”,将“产、学、研、用”无缝衔接,目前已经覆盖服务超过1600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成立“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链党建联盟”,已有200余家单位党组织形成共同体,推动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抱团发展”。
会上,围绕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长三角15个城市推出了22个一体化项目,围绕科技策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要素融合等,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层次地融合,“大零号湾·科大硅谷”沪皖合作创新平台、长三角科学技术创新券通用通兑、“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集群发展平台等项目逐渐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
长三角各市区县地域特色鲜明,江南吃货节、乌镇戏剧节、“诗意江南”长三角古镇文化寻踪等一体化项目通过资源共享、市场互联、信息互通,提升长三角区域城市烟火气,不断扩容“民生幸福圈”。闵行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透露,以枢纽党建链接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多跨协同、多地联动、多主体互动,会有更多的长三角一体化项目落地。
用枢纽党建联通“你”“我”,用枢纽党建链接“我”与“我们”。此次大会,上海闵行区,江苏省苏州市、南通市,浙江省嘉兴市、衢州市,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等长三角7城市携手联动,8个区、县共同参与,以实际行动把“我与长三角”变为“我们长三角”。
圆桌论坛上,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新势力”齐聚一堂,一同探讨行业最新趋势,分享自己的发展“密码”;高效能治理圆桌会上,闵行区颛桥镇银都苑第一居民区书记张学军、昆山市邹家角社区党委书记江玉琴、芜湖市弋江区南瑞街道李巷社区党委书记王阳等代表,分别以家门口美好生活为主题,围绕美美与共的幸福家园、人人参与的美好社区、井井有条的社区治理畅谈基层智慧。
从“联系”到“链接”,从“连通”到“一体化”,枢纽党建朋友圈在逐步扩大。拥有1.2万余户、近4万余人的上海康城,是上海最大的开放性社区,“治理之难”可见一斑。社区专职党委副书记张军萍将“旁观者”变成“合伙人”,鼓励“合伙人”变成“当家人”,探索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康城模式”。去年9月以来,长三角各个城市到康城社区参观交流多达20余次。这次会议上,15个城市发布枢纽党建、红色物业、“红管先锋”“蓝海红帆”等30个基层党建创新案例,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抓基层党建共享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