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省教育厅得悉,日前印发的《甘肃省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教育互评、资源互享、学位互授”实施方法(试行)》清晰,我省从人才教育训练、教育科研交融展开、资源同享等方面推出详细行动,全面构建本科教育教育资源同享机制,软件、硬件相结合,打破校内、校际“壁垒”,逐渐完结大局同享、互惠互利、敞开协作。
《方法》清晰,在课程互选上,包含我省获批的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甘肃省高等教育才智教育渠道”(以下称“渠道”)供给的其他优质课程资源;各高校自主引荐的优质课程和特征课程。互选课程包含线上教育课程和线下教育课程。
由各高校组织二级学院进行开课请求,拟定每学期互选课程资源清单。各高校正互选课程的资质、方法和内容做审阅,审阅通往后将相关互选课程信息以及详细选课阐明发布至“渠道”。学生须在“渠道”的学分互认体系中注册并进行网上选课。未在该体系选课而自行修读的课程,不予认定。修读校外线下教育课程的,由学生地点校园汇总信息后,一致处理开课校园听课证和收支校园手续证明,学生持听课证上课,并严格遵守开课校园办理要求;修读线上教育课程的,由开课校园在“渠道”上发布课程链接和修读要求,学生自行登录“渠道”学习;修读“渠道”其他精品课程的,由学生自行到“渠道”注册选课学习。修读“渠道”其他精品课程的学生,依照课程要求,自主学习和完结作业,经查核合格后,取得相应学分。查核不合格者,可再次选课重修,不组织补考。
各高校依据本校需求提出校外教师延聘方案和要求。教师跨校互聘由各高校一致办理,教师互聘应避免与本校的教育使命发生冲突。教师互聘可采纳“短期”与“长时间”“专职聘任”与“兼职聘任”相结合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师跨校授课作业量,应计入教师所属校园本科教育事务档案,作为教师业绩查核、职务提升、评选赞誉等的依据,教师授课薪酬由聘入高校发放,详细依据两边协议履行。一起一切课程互选、教师互聘的课程教育都归入教育互评规模。各高校在点评过程中,坚持以评促建、继续改善、定性与定量结合、全面归纳点评讲堂教育的准则。教师讲堂教育质量的点评采用以“学生点评”与“督导点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方法》清晰,高校间同享资源包含四类。课程资源:国家级、省级、校级一流课程、优质慕课资源、优质同享课程等;实践资源:校表里专业实践基地、归纳试验室、大型试验设备、虚拟仿真试验室等;场馆资源: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等;拓宽资源:各类敞开性的信息库和数据库资源、各类人文数据库和特征数据库等。教育资源共建同享以“谁参与谁受惠”为准则,采纳免费同享、实名同享、注册同享等方法。根本教育资源完全免费,特征或拓宽类教育资源,可适当采纳有偿同享方法。
《方法》提出,各高校依托优势学科专业与省内、国表里高校展开本科生联合培育、联合学士学位、微专业联合培育、学位互授联授项目。
鼓舞省内高校与国内高校广泛展开“3+1”“2+2”等形式人才联合培育,逐渐实施微专业项目,优先支撑我省高校与对口援助高校之间展开联合学士学位作业,探究展开学位互授作业。本科生联合培育、微专业联合培育、联合学士学位及学位互授项目详细实施细则由两边依据学位办理等相关规定和培育需求一起拟定。